羊毛記續集與前傳[塵土記+星移記]讀後@MTS



這兩天我一氣呵成的讀完羊毛記續集《塵土記》和《星移記》啦!休豪伊真的太厲害了,根本就是一打開書就不捨得合起來了。我會把這兩集合在一起講主要是因為我覺得它們之間有種微妙的緊密連結,甚至某種角度而言比《羊毛記》和《塵土記》的連結還要緊密,這點我待會會解釋。
這篇心得主要會著重於第一地堡的部分。









原文名:DUST
作    者:休豪伊(Hugh Howey)
出版社:鸚鵡螺文化
圖片來源:google到的














原文名:SHIFT
作    者:休豪伊(Hugh Howey)
出版社:鸚鵡螺文化
圖片來源:google到的






這次我就不再介紹劇情啦,畢竟兩本書的劇情加在一起,長度會很嚇人,而且其實故事裡面的時間軸常常跳來跳去的,要寫成線性的故事好像也不太容易。總之《塵土記》是在寫第一、十七、十八號地堡在茱麗葉歷劫歸來之後的遭遇與交互作用,《星移記》則是寫「新世界第五十號計畫」的起源、第一號地堡在《羊毛記》故事發生之前的運作、第十七號地堡的毀滅(加上吉米成為孤兒的經歷)以及幾百年前第十八號地堡的暴動。這樣看好像有點亂,但是其實也沒有這麼複雜,以下是我畫的簡略時間軸:

其實基本上就是和封面寫的一樣,《羊毛記》是主要故事,《塵土記》是續集加結尾,《星移記》是前傳故事。(這不是廢話嗎)不過三個地堡的劇情分配不太一樣。我會覺得後兩本關聯性非常大的原因,是因為在第一和第十七地堡的劇情上,兩者有很緊密的連貫關係,尤其是第一地堡與「新世界第五十號計畫」這一條時間線,這兩本書基本上是互相承接的。
我覺得自己在看《塵土記》第一地堡的部分時都有點費力,因為要自己猜以前發生過什麼事,還有像是特洛伊冷凍艙的命案,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那邊的偵辦過程寫的很難懂,以及安娜與唐娜的關係,在《塵土記》裡基本上沒有得到很好的解釋,直到我看完《星移記》再回頭讀《塵土記》裡第一地堡的部分才真的完全懂。

我覺得看《塵》和《星》之後,就會發現其實真正的故事時間軸有兩條,一條是唐納眾議員那邊的「第一地堡故事線」,第二條是「茱麗葉的十七/十八號地堡故事線」。雖然故事一開始是以後者為開端,而且其實第一地堡很多轉折也是十八號地堡帶來的,但是我覺得前者更像主要的故事線。原因是地堡這種制度的起點、運作與終點其實都圍繞著唐納議員的故事,是他們這群人的作為導致世界崩毀,也是他們的掙扎與對抗使得最後有人有機會找回藍天。雖然在地堡裡衝撞的人是茱麗葉,但真正左右大局的角色,反而比較像是這群躲在第一地堡裡輪值的人們。

這就是為什麼我覺得《塵土記》和《星移記》的關聯性這麼強,因為這兩本就涵蓋了第一地堡的故事,而《羊毛記》感覺可以獨立成為一個故事。用另一種角度來看,你可以看了《羊毛記》但不看《塵土記》,但是看了《塵土記》就不得不看《星移記》,不然很多地方其實看不太懂。
當然這只是我的想法,我個人認為如果你想要看第一地堡的故事,認為主要的故事線是這一條的話,那麼其實我覺得《塵土記》和《星移記》閱讀的順序可以對調;如果你覺得茱麗葉的故事線是主要故事線,那就還是照著《羊》→《塵》《星》這個順序比較好。


我發現我光是講他們兩本書的關聯性就講了這麼多!其實我覺得看完三本之後,我心目中的排名是《羊毛記》=《星移記》>《塵土記》。在人物情感(包括親情與人性的掙扎等等)我覺得《星移記》甚至更甚《羊毛記》。我覺得有可能是因為《星移記》追溯回一切的源頭,而這件事甚至比找到「種子」更讓我好奇。

休豪伊成功的利用地堡的建造過程一點一滴的塑造出懸疑的氣氛,又再過程中埋下很多情感上的伏筆,讓我們看著唐納── 一個新科眾議員,不知道自己已經被瑟曼參議員利用──無知的逐漸深入計畫的核心,也與自己的妻子漸行漸遠。

另外,故事一開始是第一輪值的特洛伊與唐納的故事穿插,因此也讓人不禁好奇這個特洛伊的真身,故事慢慢烘托,特洛伊的記憶如寫緩慢浮現的墨跡,終於想起了自己曾經使用的名字,兩條看似不相關的故事線此時融合為一。特洛伊是他為自己留下的線索,因為木馬屠城記的故事裡,特洛伊與希臘城邦的紛爭就是由搶奪海倫公主開始的。

我覺得《星移記》描寫唐納與海倫之間的感情是這個系列裡面最讓人動容的。可以看得出來雖然唐納經常受到安娜的誘惑,但其實他最愛的依然是妻子海倫。在世界毀滅的那一天,唐納與妻子失去聯繫那一段寫的真的很生動,大地搖動、蕈狀雲升起,唐納停在尋找海倫的途中,卻忘記了自己走上土丘的目的,於是命運就在這一瞬間寫定了,再也無法扭轉。

過了幾百年,當唐納終於以完整的記憶從冷凍中甦醒,終於想起海倫時,一切都太遲了,這段是三本書裡面最讓我覺得難過的段落。其他描寫誰誰誰死掉的時候我的感覺都不是很深,只覺得在這麼混亂的情況下,其實不死好像也很難。但是當唐納急急忙忙的查到第二地堡的海倫時,並沒有誰突然就死了,也沒有人突然遭受厄運,其實就是這個樣子,甚至海倫感覺後來也過得滿好的,但也就是這個節骨眼,唐納終於意識到一切都太晚了,原本也許那時候的特洛伊還有一些機會可以循線找到海倫,但是這個時候的他,即使記憶完整,也一切都來不及了,他最愛的人早已徹底地離開了,心靈上與實體上皆然。那句「我已經遲到了一百年」實在太令人心碎了啊!還有那個海倫的孫女「再也沒有一個人像他」真的是讓人心碎的太徹底了,害我看得都快哭了。

還有《星移記》裡描寫人性掙扎的部分也很引人深思。說真的這麼變態的計畫有人想得出來也真的很厲害。奈米科技真的有可能發展到這種程度嗎?我想這個問題就跟人類會不會用核彈互炸毀掉地球一樣,是個無解的問題。我想到之前看過一個影片,在講解「費米悖論」──宇宙如此之大,存在的時間如此之久,為什麼我們找不到任何一個存在的生命?其中一個可能就是文明發展到某一個限度的時候,就會面臨一個關卡,而這個關卡若是沒有成功通過就會使得文明滅亡,例如科技發展的終極狀態也許就是超級武器會滅世界。(5:55)




也許我們有一天也會面臨這種困境。
瑟曼參議員在這個故是裡的角色好像不是很討喜,幾乎是個邪惡的象徵,我覺得他也是整個故事裡最聰明也最自私的人。他聰明到想到一個通過文明關卡卻又不使文明全部毀滅的方法,自私到自行毀滅世界,只為了讓自己控制情況。說真的這個計畫如果都按照原先預定好的方式走下去,其實最後的新世界是可以預料的,因為只有一小群人可以活下來,而且他們確保第一地堡的人都會長眠在自己創造的水泥墳墓裡,因此最後不會有人記得世界是怎麼毀滅的,他們可以從頭開始重建這個世界。不過我覺得矛盾的是,如果瑟曼最後也安排了自己的死亡,那這樣的他算是自私的嗎?如果他真的是自私的,為什麼要使用這個計畫,而不是控制軍隊,讓自己當個世界霸主?我覺得他的動機不是自私這麼簡單,從某些角度來看,想出重建世界的參議員也許還有一些超越一邊人的遠見。


輪值這個制度也很有意思,因為冷凍技術讓第一地堡裡的每一個人基本上都變得永生不死(或是永死不生),只要回到冷凍艙裡就能忽視時間的流逝,輪值、冷凍、輪值、冷凍,幾百年的時間就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地堡的設施逐漸老舊,這裡的一群人卻依然同樣年輕。我覺得《星移記》的確有把這種不知不覺物換星移的感覺描寫出來,也正因為如此我覺得標題的中文翻譯真的太神了。原文書名Shift其實指的就是輪值這件事,表示整件事情就是在一次次輪值中完成,時間在一次次輪值中消逝,越來越接近終點。但是因為世界毀滅的真相太過可怕,每個人(除了瑟曼參議員同意不用的)都要吃藥來讓從前的記憶消失,所以每一次輪值都像另一輩子一樣。我覺得這些設定都很吸引人,比起一般地堡裡人們在無知裡正常的生活著,時間到了就死去,第一地堡裡的一切更讓我著迷。

另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第一地堡裡人們心中的掙扎。說真的,無論再怎麼理性的計算,都沒辦法掩蓋他們是殺了幾十億人的兇手。像是一開始撰寫「指令」的心理學家維克,後來卻受不了自己做過的事而自殺。即使這有可能是最好的辦法,卻不能讓所有參與計畫的人都因此心中毫無懷疑。最後第一地堡的計畫失敗了,卻也成功了,人類終究到達了「種子」。如果說有什麼是瑟曼沒有包含在計畫之內的,我覺得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吧。安娜在四十號地堡上看見了希望,因此對它有了感情,幫助唐納德冒用瑟曼的身分;唐納德幫忙處理過第十八號地堡的動亂,因此對這個地堡的人有特殊的感情,幫他們拖延時間;夏綠蒂擔心哥哥,所以聯絡茱麗葉......因為情感,讓他們逃離人性中灰暗的角落。

嗯,我寫的好多。總之這大概就是我看《塵土記》、《星移記》的心得,然後我好像沒有寫到很多關於茱麗葉的,不過我想那部分就比較是劇情而非需要思考的部分啦~(說真的我覺得奈米機器人有範圍這件事覺得超怪的,他們會隨風到處飄飛不是嗎?而且這樣一開始是怎麼讓世界的每一寸土地都被奈米機器人覆蓋啊?)


然後as always,感謝你看到最後,如果你是滑到最後的也謝謝你的手指。如果有什麼建議或想要討論的部分,都可以寫在留言裡,而且不論過了多久我都會看的!





《羊毛記》也有心得喔~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羊毛記]讀後@MTS

紙牌屋House of Cards第一季劇透+心得